温巍山先生是我艺术之路的启蒙老师。幼年时,到温先生家里看他画画,原本以为毛笔在宣纸上落下是“肆意”的,但在温先生手中却呈现地那么”儒雅”。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挂在墙上,几幅不同尺寸却同样表现“惠安女”题材的画作,色彩鲜艳脱俗,形象楚楚动人,婉婉地诉说着那片海边特有的繁盛……那时的我不懂得表达对画作的欣赏,只是呆呆地看着先生在纸上勾勒,隐隐地感受线条背后的深刻功力。
如今当代艺术思潮风卷云涌,艺术创作趋于先锋性和实验性。这对传统绘画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,加上艺术市场的影响,艺术作品容易呈现出功利和浮躁。这些现象的出现,不外乎是把“基本”抛弃了,一味地追逐争议和噱头,笔墨的“扎实”变得轻如鸿毛。评判一位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?我想,基本功是再重要不过的一道坎。温先生的《线描的造型与表现》一书,再次彰显了“线描”这一绘画基础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。正如书中所述“……中国‘表现方法的秘密’就是‘线条’造型,这个答案是毫无疑问的,而中国‘线条’升级为一种‘纯粹笔法技巧’的造型语言,就凸现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审美追求与造型情趣。贡布里希用平实、有趣的语言解读了中国文人参与绘画、书法后,中国线条语言的‘本性’变得更加赋予内涵和哲理,这种‘质’的变化在外国人的眼中,形成了更加浓郁而深邃的中国‘神韵’和东方气派……”在《线描的造型与表现》中,凭借多年的艺术积累和教学实践,温先生对线描造型与艺术表现进行了多元的延展:以“线描”为起点,用“线条”贯穿了古代绘画、现代绘画、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。“线条”不仅仅是单一的形象表现,更成为了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。“……人类运用不同线性塑造和设计物象的灵感,也必须通过对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象纹理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得来,可谓‘外是造化、中得心源’……”以“线性表现”为特点的“设计速写”,是绘画与设计的一次结合,是将传统线描融入艺术设计突出造型能力的表现形式。“设计速写在继承了传统速写造型能力培养的前提下,更多的是和相关的设计专业紧密地融合,以为设计服务的实用功能为主要目标”。书中强调,从事设计创作的学生和专业人才在进行造型表达时,应该“快速、简练、准确、写实”,“注重形象塑造的‘大众性和实用性’”。
温巍山先生作为新型学科教学科研的探索者,在“动漫人物造型”领域颇有建树,他编著的教材《动漫速写》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。在《线描的造型与表现》一书中,加入了他在“动漫造型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,并以详实的动漫速写步骤图进行分析阐释。“动漫画家多擅长画速写,对人物的夸张与变形驾驭的得心应手、出神入化”这一点,我们通过书中温先生的画作便可明了。极具概括性的线条,自如地表达着人物的姿态和环境,对于细节的刻画毫不吝啬。不论是硬笔线描还是毛笔线描,好的速写作品包含着对于形象结构的理解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。书中的配图《小吴哥窟等待日出的人们》(毛笔线描)和《古典与现代系列》(硬笔线描)令人映像深刻。这也是本书吸引我的另一个方面:除了温先生严谨的阐述外,书中插入了丰富的原创作品。作品中分明的笔触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画面中人物之间、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,通过线条的语言,表情、服饰、姿态、心境以及环境的特征跃然纸上。
在众多速写作品中,我又见到了“惠安女”。那是名为《惠东渔家》的硬笔线描作品:两艘停靠在海岸边渔船,细沙轻轻拂过船身,一名惠安女“点缀”在一侧。也许当年令我记忆深刻的“惠安女”就是以此速写为蓝本创作的吧!如何能创作出生动而具有想象力的线描作品?“走进生活,首先要走进去,进入角色,不要做旁观者”这是温先生在谈到写生时的体会,作为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,写生是“体验生活、寻求灵感、收集创作素材的必由之路”……“我们不仅要将课堂上学到的表现技法在生活中进行运用,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,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人文、看地理、看风俗、看大千世界,找到艺术创作、艺术设计的源泉”。
一本专业性强,元素丰富,视野开阔的专著,而所用的词藻却是那么谦谨而平实。尤其是当温先生谈及当年赴临沂写生时的经历,文字如其线描作品般生动概括,令人遐想,仿佛透过词句便可亲身置临,饱含着对生活、对艺术的无私追求和热爱。阅读完这部专著,感受到了先生将心血注入书中,对线描未来发展寄予的极大期望,这种力量必将鼓舞着吾之辈坚定地前行。(文/蒋旎)
温巍山,1959年生于南京,祖籍山东昌邑,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。现为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常务理事,常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常州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,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,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、副院长,长期从事中国画和插画设计的教学、研究与创作。
温巍山作品欣赏
《吟思》(纸本水墨重彩)69×69CM
《捲花微风碧荷》(纸本水墨淡彩)69×60CM
《秋阴不散霜飞晚》(纸本水墨重彩)69×69CM